各位早起的鸟儿、挤地铁的兄弟姐妹、遛弯儿的大爷大妈,咱“每天一个成语”又开张了!今儿唠唠成语——鲍鱼之肆,您知道是啥意思嘛?接着往下看呐!
👇
点击下面公众号名片
成语里的小秘密,等你来发现!
一、“鲍鱼之肆”成语读音
“鲍鱼之肆”的正确读音是【bào yú zhī sì】。
图片
二、“鲍鱼之肆”成语来源
“鲍鱼之肆”这个成语出自 汉代 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——与善人居,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则与之化矣;与恶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跟好人混,就跟天天待在熏满兰花香的屋子里似的,日子久了鼻子也闻不出香了,因为你已经跟那香味儿成一伙儿的了;跟坏人混,就跟天天蹲在臭咸鱼铺子里一样,日子久了鼻子也闻不出臭了,因为你已经被那股腥臭味儿腌透腔儿了!
一句话:环境能把人同化了——跟啥人学啥人,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,跟好老师学习越学越灵。
三、“鲍鱼之肆”成语含义
鲍鱼:可不是您饭桌上吃的那种名贵海产,而是指用盐腌过的臭咸鱼。
肆:就是铺子、作坊的意思。
鲍鱼之肆:说的就是专门鼓捣、贩卖咸鱼的铺子,那味儿,您琢磨琢磨!后来被引申为比喻那些坏人聚集的场所,或者风气不好的环境。
这词儿主要核心就是,环境对人的影响可大了去了,跟啥人学啥样。
图片
四、“鲍鱼之肆”成语故事
话说齐国那位齐桓公,算得上一代雄主了吧?临了晚景凄凉,病得五脊六兽的,跟前愣是没一个贴心人儿伺候。您猜怎么着?等人们推开宫门一瞧——好嘛!老爷子尸首都搁床上烂了,蛆虫都爬出门槛儿了! 惨不惨?惨透了!
为啥闹这么一出?根儿就在齐桓公身边围着一群小人,易牙、竖刁、开方这几个货,那真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——坏透了!易牙狠呐,为了表忠心,愣把亲儿子炖了给主子尝鲜;竖刁更绝,挥刀自宫就为能贴身高随;开方放着卫国太子不当,爹娘死了都不奔丧,猫在齐国献殷勤。这路货色,齐桓公还当宝贝疙瘩宠着。贤相管仲看得真真儿的,临咽气儿前苦劝:“主公啊,这几块料,狼心狗肺,您得赶紧轰走,留不得!” 齐桓公耳朵根子软,当时倒是听了,把这仨轰出了临淄城。可没过几天,身边没了这帮溜须拍马的,他吃饭都不香了!得,又给请回来了。
结果呢?就是这帮被管仲点名要轰走的腌臜泼才,最后把齐桓公活活困死,连口热乎水都喝不上! 您瞧瞧,身边围着什么玩意儿,结局天差地别!所以《说苑》里那位明白人总结得好啊:您要是天天泡在咸鱼铺子里头,日子一长,连自个儿都闻不出那身咸鱼腥臭了——您整个人呐,也早被那味儿腌透了!
这道理搁今天,倍儿亮堂!您想想,要是身边老猫着些个心眼不正、成天价搬弄是非的主儿,您耳朵里灌的尽是些歪理邪说,眼皮子底下瞅见的全是鸡鸣狗盗的勾当,日子久了,您心里那把尺子还能准吗?您那点正气儿还能剩多少? 跟什么人学什么艺,挨着卖煤的准保两手黑!
记住喽:宁做芝兰缝里的一棵草,不当咸鱼堆里的调味包!
愿每一位读者在生活中都能所求皆所得,感恩遇见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